美元飙升如何影响亚洲货币?

全球央行自2021年起陆续加息,而美联储也于今年开始加息周期。与此同时,亚洲的加息步伐一直较为缓慢,主要由于区内通胀前景相对温和。在本期投资通讯,我们的泛亚洲固定收益和股票团队分享见解,审视美元走强所带来的影响,以及对区内货币的意义。

由亚洲固定收益、中国固定收益、新加坡固定收益、中国台湾固定收益和马来西亚固定收益团队提供见解。印度、马来西亚、菲律宾股票团队和印尼投资专家团队提供额外意见。

 

区内货币 – 详尽展望

 

澳元 - 在加息和出口走强环境下展现策略性机会

由于遏抑通胀的迫切性日益增加,澳洲储备银行成为继韩国央行和新加坡金融管理局之后,亚洲区内最鹰派的央行之一。1

2022年第一季度,澳洲通胀按年升5.1%,高于澳洲储备银行2-3%的长期目标区间。通胀升温的成因包括本土和外部因素,例如工资上升(衍生自早前的封锁措施和劳工短缺)、供应链干扰以及商品价格上涨。

澳洲是亚太区经济体中少有的商品净出口国,而且其央行立场强硬,因此令澳元在这一宏观环境下处于独特位置。值得注意的是,澳洲是基本金属和软商品的净出口国。俄乌冲突所产生的干扰,正导致软商品的外部需求不断上升。

在美元强劲和中国经济放缓(受累于需求减弱导致中国出口减少)的环境下,澳元和其他亚太区货币于年初至今走弱。环球金融市场预计美联储将加息大约十次,每次25个基点。鉴于澳元目前的汇率水平、澳洲储备银行加息,以及澳洲作为商品净出口国的地位,我们认为澳元在现阶段可提供战术性机会。

 

新加坡通胀压力升温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在4月会议上继续收紧政策,把新加坡元名义有效汇率的中点调高,并稍为提高政策区间的升值幅度。新加坡元因美元广泛走强而贬值2,情况跟大部分亚洲经济体的货币一样。随着美联储将利率正常化并推行量化紧缩措施,我们相信这股趋势短期内将会持续。

全球能源和商品价格飙升加上劳工市场紧绌,意味新加坡可能面临更多通胀压力。因此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很大机会在10月进一步收紧货币政策。

全球增长转弱或拖累当地经济,我们相信新加坡经济增长很可能放缓至3-5%的较低区间。然而,新加坡将可维持稳健的AAA外部评级,有望为信贷基本因素稳健的较优质本币发行商提供支持。

图1:政策利率变动(%,2021年4月至2022年5月4日)
Chart showing how policy interest rates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 has changed between April 30, 2021 and May 4, 2022, relative to the United States. The chart shows that central banks in Asia has been gradually raising interest rates since last August, with China being the only central bank to have reduced rates.

资料来源:各央行网站,截至2022年5月6日。

 

印度储备银行迅速调整利率至中性水平

2022年5月4日,印度储备银行意外将回购利率调高40个基点至4.4%,并宣布将存款准备金率调高0.5个百分点至4.5%。鉴于当地消费物价指数升幅势将超出印度储备银行允许按年升6%的上限,加上能源价格高企令经常帐受压,或会令印度卢比贬值(即食品和能源价值引致的通胀或许并非暂时性),该行似乎已踏上“迅速”调整利率至中性水平之路。此举有望维持印度卢比相对其他新兴亚洲货币的稳定性,以及印度卢比的价值。 我们目前预计印度储备银行将于2023年3月前调高政策利率至5.5%。纵使现金储备率被调高,但当地金融体系应可以维持流动性盈余。此外,我们认为银行在2023年3月前会将存款和贷款利率调高介乎1-1.5%。无论如何,目前的一年银行存款利率为5.5%,相对于约7.2%的10年期债券收益率属偏低水平。

政策分歧导致人民币受压

随着美联储继续加息,以及中美之间名义利差消失,人民币在下半年可能进一步受压。尽管如此,由于中国的贸易顺差强劲,我们相信人民币在目前水平可获得充分支持。鉴于中国的货币政策预期将维持鸽派,中国债券表现很可能优于美国国债。

即使面对一些限制,但中国人民银行应会继续推行货币宽松政策。中美政策出现进一步分歧,应会对外汇而非利率市场构成较显著的影响。因此,我们目前对人民币的看法较为中性。

新台币 – 资金流出而且估值偏高

今年第一季度,新台币兑美元贬值3.41%,在3月底收报28.626新台币兑1美元。这股下行动力主要源自美联储的鹰派政策立场,导致资金大量流出中国台湾。然而,即使外围因素稳健,但鉴于本土与海外资金流出和新台币估值偏高所构成的阻力,我们预期新台币将于下一季走弱。

中国台湾是出口型经济体,在半导体和高科技制造业方面具有领先地位。因此,当地数十年来拥有可观的经常帐贸易盈余。纵使货币偏软有机会让出口商或整体经济受惠,但也可能增加通胀压力。因此,台湾地区货币政策主管机关将需要平衡及控制任何异常或投机货币走势,从而把对出口商和消费者的影响减至最低。

我们认为台湾地区货币政策主管机关具备足够的货币政策工具,可应付近期因美联储鹰派立场而引致的资金外流。台湾地区货币政策主管机关已上调政策利率以缩窄新台币与美元之间的差距,并释出长期累积共5,5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以纾缓新台币的贬值压力。

中国台湾的基本因素仍然强劲。大规模的私人投资、外部需求,加上个人消费经历新冠疫情而放缓后正在复苏,带动区内生产总值取得高于趋势的增长。我们因而看好中国台湾的经济,并相信当市场完全消化美联储的举措后,新台币将会靠稳。

马来西亚林吉特短期内将维持弱势

美联储鹰派利率立场、中国经济放缓,以及商品价格上涨,导致马来西亚林吉特兑美元贬值。马来西亚林吉特向来与人民币的相关性甚高,后者近期兑美元急挫。以上原因加上其他因素,包括海外投资者资金从债市流出,以及当地市场参与者累积外币存款,或许说明了为何马来西亚林吉特的表现逊于邻近市场货币。

短期而言,上述原因可能导致美元强势和马来西亚林吉特弱势的动态持续。此外,地缘政治局势紧张有机会令避险情绪升温,通常利空新兴市场货币。

从中期来看,有关货币的前景较为乐观。踏入下半年和接近2022年底,美联储的鹰派立场或会在加息数次后转趋温和,中国经济也有望靠稳。

鉴于马来西亚是商品出口国,当地贸易差额的基本因素依然强劲。当地取得大量外国直接投资资金流入,近期更超越越南,成为外国直接投资额最高的东盟国家之一。我们也察见一些投资组合资金流入马来西亚股票。上述均为利好因素,有望限制马来西亚林吉特进一步贬值,在下半年更可能回升。

再者,由于马来西亚林吉特并非长期偏弱,因此其弱势尚未影响到当地经济。我们正密切关注进口通胀等议题,以及可能受外汇影响的企业(例如出口商)的表现。

此外,我们密切注视债市的海外投资者活动,以识别马来西亚林吉特弱势引发沽售的迹象。

经济重启或抵销菲律宾比索贬值的影响

菲律宾比索年初至今贬值2.6%,在4月底汇率跌至52.19菲律宾比索兑1美元的水平。该货币的弱势是由于当地经常帐赤字庞大、地缘政治风险促使投资者转投发展较成熟的市场,以及当地即将举行地方选举等因素。我们预计菲律宾比索将在2022年持续疲弱,主因是菲律宾面对经常帐赤字,而且当地中央银行暗示将延迟加息3

菲律宾比索走弱通常会导致通胀,因为该国大部分能源需求通过进口满足,例如原油和石油产品。因此,通胀高企会削弱占当地国内生产总值三分之二的本土消费。菲律宾央行调高今年通胀预测至4.3%,而市场普遍预测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大约为6.7%。然而,由于通胀预期升温,我们继续调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预测。另一方面,菲律宾比索疲弱通常利好菲律宾海外劳工汇款和业务流程离岸外包行业。菲律宾海外劳工汇款和业务流程离岸外包收入占当地国内生产总值约10%。

至于对菲律宾股市的影响,菲律宾比索走弱通常对企业盈利不利。大部分企业的收入来源仍依靠本土业务,而部分原材料则从外国进口。这包括消费食品制造商和餐厅所用的小麦和食用油、通讯服务业的电讯设备,以及建筑相关活动所需的钢材。部分公司的美元计价债务庞大,因为其资本开支需求以外币结算。因此,通胀高企除了削弱消费者需求外,更会影响企业利润率。

整体而言,菲律宾比索走弱利空当地经济和股市。尽管如此,我们认为经济在过去数年面对出行限制后重启,将足以抵销货币弱势产生的通胀影响。基于这个原因,2022年的国内生产总值预测仍高于去年。

旅游业复苏或有助提振泰铢汇价

泰国央行将利率维持于0.5%,以支持经济增长。该央行认为通胀属过渡性:其虽然把2022年的整体通胀预测从1.7%调高至4.9%,但预料通胀在2023年将放缓至1.7%。

在疫情爆发前,旅游业占泰国的国内生产总值约18%,因此随着当地经济重启和旅游业复苏,泰铢或可带来中期投资机遇。

印尼盾受结构性因素所支持

印尼央行维持基准利率于3.5%,仍然是区内立场最鸽派的央行之一。在目前环球市况波动下,印尼处于有利位置,因为当地的通胀可控,而且随着今年重启经济,当地经济增长可能转强。此外,全球商品价格高企令印尼受惠,因为当地是这些商品的重要净出口国,并享有强劲的贸易盈余(触及15年高位),对当地货币印尼盾带来支持。以上因素均为印尼央行提供相对环球其他央行较宽松的货币空间。

经济增长强劲和能源价格飙升,很可能为印尼带来通胀压力。若全球能源价格居高不下,财政预算将有助抵御冲击,并可能引致两种情境出现:第一种情境是印尼目前有能力将意料之外的收入用作额外补贴。第二种则是允许政府对燃料和电力等能源逐步作出价格调整,同时提供额外社会刺激措施,以支持中产阶层和低收入群体的购买力。在政府主导的价格调整下,我们预期2022年的通胀将达到4.4-4.8%,但远低于2013年收紧货币政策周期所见的8%通胀率。

我们预期印尼央行并不急于加息,事实上,印尼在近期重申,不会根据整体通胀或政府主导价格上调所带来的第一轮影响而作出加息。相反,印尼将基于核心通胀和政府主导价格调高带来的第二轮影响而收紧货币政策。印尼央行也可使用其他工具,例如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诚然,政府已宣布将在今年(3月至9月)逐步将存款准备金率由3.5%上调至6.5%。我们维持对2022年底基准利率介乎4.00-4.25%的预测。

总结

美元强劲、美联储的鹰派立场,以及中国增长放缓应会在夏季月份继续令亚洲货币受压。即使预计区内央行会实施货币政策正常化,但步伐将会较发达市场缓慢。从较正面的角度来看,下半年展望相对乐观。

 

 




1 韩国央行已于今年调高政策利率75个基点,而澳洲储备银行则于5月3日把官方现金利率由0.10%的历史低位调高25个基点至0.35%,并暗示可能在未来数月进一步加息。澳洲消费物价在第一季按年升5.1%,核心通胀走高3.7%。2 在过去六个月,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在通胀升温之际两次调高政策区间斜率,其中在2022年1月的一次属于非周期性调整。3 值得留意的是,市场普遍预期经常帐赤字在2022至2023年期间将维持偏高。另一方面,市场普遍估计菲律宾比索将继续贬值,直至2024年。

全球大流行疾病等广泛传播的健康危机可能导致市场大幅波动,交易所暂停交易及关闭,并影响投资组合表现。举例而言,新型冠状病毒(新冠肺炎)已对全球商业活动造成重大冲击。健康危机及未来可能出现的其他流行病和全球流行病可能会以目前无法预见的方式影响全球经济。健康危机可能加剧其他现存的政治、社会和经济风险。任何有关影响都可能对投资组合表现构成不利影响,导致您的投资蒙受损失。

投资涉及风险,包括可能损失本金。金融市场反复不定,并可能因公司、行业、政治、监管、市场或经济发展而大幅波动。对新兴市场投资而言,这些风险会加剧。货币风险是指汇率波动可能对投资组合的投资价值造成不利影响的风险。

所提供的资料没有考虑任何特定人士的适当性、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特殊需求。您应考虑任何类型的投资是否适合您的情况,如有需要,应寻求专业意见。

本材料的目的在于仅供根据适用法例允许接收本材料的司法管辖区内的收件人使用。所表达的意见是撰文者意见,可予以更改而无须另行通知。我们的投资团队可能持有不同观点和作出不同投资决定。这些意见不一定反映宏利投资管理或其附属公司的观点。宏利投资管理乃根据其认为可靠的来源汇编或得出本材料所载的资料和/或分析,但对其准确性、正确性、实用性及完整性概不发表任何声明,对因使用所载资料和/或分析而引致的任何损失也概不负责。本材料的资料可能包含就未来事件、目标、管理规定或其他预期所作出的预测或其他前瞻性陈述,只显示至所示日期。本文件的资料包括对金融市场走势的陈述,乃根据目前市况编撰,市况会有波动,或会因其后的市场事件或其他原因而被取代。宏利投资管理概不承担更新有关资料的责任。

宏利投资管理或其附属公司、亦或两者的任何董事、高级职员或雇员概不就任何人士依赖本文件所包含的资料而行动或不行动所遭受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损害或其他后果而承担任何责任或负责。所有概述和评论属于一般性质,并供当前参考。这些概述虽有帮助,但不能取代专业税务、投资或法律意见。客户应根据个人具体情况寻求专业意见。宏利、宏利投资管理、两者任何附属公司或代表均不提供税务、投资或法律意见。本材料仅供参考,并不构成宏利投资管理或其代表向任何人士就买卖任何证券或采纳任何投资策略提供建议、专业意见、要约或邀请,也不表示在宏利投资管理所管理的任何基金或账户上的交易意向。没有投资策略或风险管理技巧能在任何市场环境下保证回报或消除风险。多样化或资产配置并不保证在任何市场带来利润或防止亏损风险。除非另有载明,所有数据均来自宏利投资管理。过往表现并非未来业绩的保证。

 

宏利投资管理

宏利投资管理是宏利金融有限公司的全球财富和资产管理业务的分支机构。集团拥有超过一个世纪的财务管理经验,与全球机构、零售和退休业务的投资者达成伙伴关系。我们专业的资金管理方法包括我们的固定收益、股票、多资产解决方案和私募市场团队的高度差异化的策略,以及通过我们的多管理人模式获得来自世界各地的专业的、非关联的资产管理人。

 

本材料未经任何证券或其他监管机构审查,以及未在任何证券或其他监管机构注册,并可能(在适当情况下)经由以下宏利实体在其各自的司法管辖区内分发。有关宏利投资管理的更多资料,请参阅manulifeim.com/institutional。

澳大利亚:Hancock Natural Resource Group Australasia Pty Limited.、宏利投资管理(香港)有限公司。巴西:Hancock Asset Management Brasil Ltda。加拿大:Manulife Investment Management Limited、Manulife Investment Management Distributors Inc.、Manulife Investment Management (North America) Limited、Manulife Investment Management Private Markets (Canada) Corp。中国内地:宏利海外投资基金管理(上海)有限公司。欧洲经济区:Manulife Investment Management (Ireland) Ltd(受爱尔兰央行认可和监管)。中国香港:宏利投资管理(香港)有限公司。印尼:PT Manulife Aset Manajemen Indonesia。日本:Manulife Investment Management (Japan) Limited。马来西亚:Manulife Investment Management (M) Berhad 200801033087 (834424-U)。菲律宾:Manulife Investment Management and Trust Corporation。新加坡:Manulife Investment Management (Singapore) Pte. Ltd.(公司注册编号:200709952G)。韩国:宏利投资管理(香港)有限公司。瑞士:Manulife IM (Switzerland) LLC。中国台湾:宏利证券投资信托股份有限公司。英国:Manulife Investment Management (Europe) Ltd(受英国金融市场行为监管局认可和监管)。美国:John Hancock Investment Management LLC、Manulife Investment Management (US) LLC、Manulife Investment Management Private Markets (US) LLC and Hancock Natural Resource Group, Inc.。越南:Manulife Investment Fund Management (Vietnam) Company Limited。

宏利、宏利投资管理、特色M字设计,以及宏利投资管理和特色M字设计都是宏利人寿保险公司的商标,由该公司和其附属公司在许可情况下使用。

554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