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加息四次后将何去何从?

7月27日,美联储宣布再度加息75个基点,为今年以来第四次加息。就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的立场和下一步行动而言,这次加息对我们有何启示?

宏利投资管理环球首席经济学家兼环球宏观经济策略部主管 Frances Donald

宏利投资管理环球宏观策略师 Eric Theoret, CFA, CMT

美联储改变立场? 我们认为并非如此

您可能认为,市场会对美联储如此激进的政策行动作出负面反应,但情况正好相反:股市反弹,美元走弱,收益率曲线走陡,以市场为基础的通胀指标上升。市场似乎已关注到,美联储将采取更依赖于数据的利率决策方式,而非仅着眼于不惜一切代价抑制通胀。

虽然市场目前已普遍接受经济增长将在今年余下时间内大幅放缓,但根据传统看法,未来一个月的加息步伐理论上将会放缓。这个假设无疑合乎逻辑,但我们不会立即把上周的决策视作美联储改变立场。

我们认为,美联储将保持鹰派立场,并在年内继续加息,即使整体通胀轻微回落,但仍将居高不下。即便如此,2023年的情况将变得更加复杂,经济增长和通胀水平可能会大幅放缓;届时,我们才会预计美联储将开始进入宽松周期。最后,就未来的利率决策以及用作指引的指标方面,美联储加入了大量不确定性因素。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表示,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将“灵活应对未来的经济数据和不断变化的前景”; 经济学家和策略师也应如此。 

有抵押隔夜融资利率期货
Chart showing how market pricing of secured overnight financing rates has changed between these dates: June 28, July 21, and July 28, 2022. The chart shows that the rate has fallen significantly in the month since June 28, 2022.

资料来源:彭博资讯、Macrobond、宏利投资管理,截至2022年7月28日。

回归中性利率的重要性

7月的这一次加息意义重大,因为本次加息后,联邦基金利率处于美联储对中性利率的预测区间内,即货币政策既非扩张也非收缩的利率水平。这次加息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原因有二。

第一,这意味着此后的任何加息都会被视为限制经济增长。不少美联储官员已明确表示,有必要将利率调高至中性以上,从而抑制通胀,这也是我们预计美联储将在年底前继续加息的原因之一。然而,目前美联储日后加息的门槛要高得多,我们预计未来加息的幅度将会收窄。展望未来,投资者面对的关键问题是,美联储改变加息幅度(即由75个基点减至50或25个基点)的可能性有多大,以及在避免重创经济的情况下,美联储加息空间还有多大?截至目前,我们预计美联储将在9月加息50个基点,在11月加息25个基点,在12月最后一次加息25个基点,并结束加息周期;然而,我们预测的风险在于,随着美联储逐步加息至中性利率之上,加息次数将会减少,幅度也会收窄。

第二,回顾历史,美联储难以加息至远高于中性利率的水平,而且不得不迅速逆转利率走向。根据往绩,最后一次加息与第一次降息的间隔时间中位数为七个月。鉴于我们可能会在2022年底和2023年初陷入高度衰退的经济环境,市场正反映降息(以有抵押隔夜融资利率曲线衡量)将于2023年展开,并持续至2025年,这个观点不无道理。同样,我们预计将从明年进入降息周期,但要待至年中才会开始降息,原因是我们认为即使通胀放缓也会居高不下,使美联储无法在年中前改变立场。此外,我们也预计降息幅度将超过市场目前的预期。 

由前瞻性指引到依赖于数据

在7月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公布议息决定后的新闻发布会上,鲍威尔暗示,美联储不再侧重于提供前瞻性指引,而是会在逐次会议上作出反映未来经济数据的决定。问题在于:美联储正在关注什么数据?根据什么因素才会真正改变立场?

一方面,鲍威尔在开场发言时重申,应对通胀仍是首要任务,并希望有确切迹象反映通胀降温。他过往曾以整体通胀按月跌幅和通胀预期(消费者及市场)作为参考指标。就通胀预期而言,尽管以市场为基础的通胀指标(即平衡通胀率)仍高于疫前水平,但已较年初大幅回落,或可让美联储开始松一口气。然而,官方整体通胀(消费物价指数和个人消费开支)可能在年底前继续居高不下,导致美联储灵活结束加息的空间不多。

另一方面,7月公开市场委员会会议声明承认了近期的经济活动放缓,鉴于几乎所有美国增长领先指标均呈下行趋势,只有职位数据例外,因此其言论不无道理。在过去一年,美联储只需要顾虑双重任务之一的通胀,但我们预计这一情况即将改变,原因是从首次申领失业救济金人数等多项领先指标可见,美国劳工市场即将步入更波动的时期。事实上,我们相信美国将在2023年初正式陷入衰退,失业率会随之攀升。美联储或会因而重新兼顾双重任务。转变的种子已经播下,目前仍有待就业数据大幅逆转,美联储才会真正(并持续)调整立场。 

美国盈亏平衡收益率
Chart comparing U.S. break-even yields of different durations (two-year, five-year, and 10-year) from July 2012 to data available as of July 28, 2022. The chart shows that the U.S. break-even yields for all three durations have fallen significantly in the past few months.

资料来源:彭博资讯、Macrobond、宏利投资管理,截至2022年7月28日。

美联储着手缩表,但影响未明

在疫情危机严峻时,美联储曾大规模扩表,买入美国国债和按揭抵押证券,借此为金融体系注入流动性。有关资产购买计划延续至经济复苏期间,于今年3月才结束。此后,美联储扭转政策方向,目前正推行量化紧缩,缩减资产负债表规模,不会再投资于部分即将到期的证券。按照计划,美国将逐渐加快缩表步伐,直至9月每月缩减950亿美元为止。

目前的挑战在于,市场并未充分理解量化紧缩的影响,尤其是与加息和常规收紧政策的影响相比。美联储上一次(也是唯一一次)推行量化紧缩是在2017年至2019年期间,当时正值股市波动加剧及收益率走低。这一情况为市场环境带来显著的不明朗因素,我们需考虑一些重要问题:在这种市场环境下推行量化紧缩,是否会产生流动性问题?美联储是否有必要提前放慢加息步伐,以配合缩表政策?总而言之,美联储的政策前景充满变数,投资者不应轻视。

全球大流行疾病等广泛传播的健康危机可能导致市场大幅波动,交易所暂停交易及关闭,并影响投资组合表现。举例而言,新型冠状病毒(新冠肺炎)已对全球商业活动造成重大冲击。健康危机及未来可能出现的其他流行病和全球流行病可能会以目前无法预见的方式影响全球经济。健康危机可能加剧其他现存的政治、社会和经济风险。任何有关影响都可能对投资组合表现构成不利影响,导致您的投资蒙受损失。

投资涉及风险,包括可能损失本金。金融市场反复不定,并可能因公司、行业、政治、监管、市场或经济发展而大幅波动。对新兴市场投资而言,这些风险会加剧。货币风险是指汇率波动可能对投资组合的投资价值造成不利影响的风险。

所提供的资料没有考虑任何特定人士的适当性、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特殊需求。您应考虑任何类型的投资是否适合您的情况,如有需要,应寻求专业意见。

本材料的目的在于仅供根据适用法例允许接收本材料的司法管辖区内的收件人使用。所表达的意见是撰文者意见,可予以更改而无须另行通知。我们的投资团队可能持有不同观点和作出不同投资决定。这些意见不一定反映宏利投资管理或其附属公司的观点。宏利投资管理乃根据其认为可靠的来源汇编或得出本材料所载的资料和/或分析,但对其准确性、正确性、实用性及完整性概不发表任何声明,对因使用所载资料和/或分析而引致的任何损失也概不负责。本材料的资料可能包含就未来事件、目标、管理规定或其他预期所作出的预测或其他前瞻性陈述,只显示至所示日期。本文件的资料包括对金融市场走势的陈述,乃根据目前市况编撰,市况会有波动,或会因其后的市场事件或其他原因而被取代。宏利投资管理概不承担更新有关资料的责任。

宏利投资管理或其附属公司、亦或两者的任何董事、高级职员或雇员概不就任何人士依赖本文件所包含的资料而行动或不行动所遭受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损害或其他后果而承担任何责任或负责。所有概述和评论属于一般性质,并供当前参考。这些概述虽有帮助,但不能取代专业税务、投资或法律意见。客户应根据个人具体情况寻求专业意见。宏利、宏利投资管理、两者任何附属公司或代表均不提供税务、投资或法律意见。本材料仅供参考,并不构成宏利投资管理或其代表向任何人士就买卖任何证券或采纳任何投资策略提供建议、专业意见、要约或邀请,也不表示在宏利投资管理所管理的任何基金或账户上的交易意向。没有投资策略或风险管理技巧能在任何市场环境下保证回报或消除风险。多样化或资产配置并不保证在任何市场带来利润或防止亏损风险。除非另有载明,所有数据均来自宏利投资管理。过往表现并非未来业绩的保证。

 

宏利投资管理

宏利投资管理是宏利金融有限公司的全球财富和资产管理业务的分支机构。集团拥有超过一个世纪的财务管理经验,与全球机构、零售和退休业务的投资者达成伙伴关系。我们专业的资金管理方法包括我们的固定收益、股票、多资产解决方案和私募市场团队的高度差异化的策略,以及通过我们的多管理人模式获得来自世界各地的专业的、非关联的资产管理人。

 

本材料未经任何证券或其他监管机构审查,以及未在任何证券或其他监管机构注册,并可能(在适当情况下)经由以下宏利实体在其各自的司法管辖区内分发。有关宏利投资管理的更多资料,请参阅manulifeim.com/institutional。

澳大利亚:Hancock Natural Resource Group Australasia Pty Limited.、宏利投资管理(香港)有限公司。巴西:Hancock Asset Management Brasil Ltda。加拿大:Manulife Investment Management Limited、Manulife Investment Management Distributors Inc.、Manulife Investment Management (North America) Limited、Manulife Investment Management Private Markets (Canada) Corp。中国内地:宏利海外投资基金管理(上海)有限公司。欧洲经济区:Manulife Investment Management (Ireland) Ltd(受爱尔兰央行认可和监管)。中国香港:宏利投资管理(香港)有限公司。印尼:PT Manulife Aset Manajemen Indonesia。日本:Manulife Investment Management (Japan) Limited。马来西亚:Manulife Investment Management (M) Berhad 200801033087 (834424-U)。菲律宾:Manulife Investment Management and Trust Corporation。新加坡:Manulife Investment Management (Singapore) Pte. Ltd.(公司注册编号:200709952G)。韩国:宏利投资管理(香港)有限公司。瑞士:Manulife IM (Switzerland) LLC。中国台湾:宏利证券投资信托股份有限公司。英国:Manulife Investment Management (Europe) Ltd(受英国金融市场行为监管局认可和监管)。美国:John Hancock Investment Management LLC、Manulife Investment Management (US) LLC、Manulife Investment Management Private Markets (US) LLC and Hancock Natural Resource Group, Inc.。越南:Manulife Investment Fund Management (Vietnam) Company Limited。

宏利、宏利投资管理、特色M字设计,以及宏利投资管理和特色M字设计都是宏利人寿保险公司的商标,由该公司和其附属公司在许可情况下使用。

2346671